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积极老龄化”战略:社会文明迈步向前

陈杰 社会科学报社 2022-04-24

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专门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老龄化在我国不仅已经是进行时,更在加速中。2019年末,全国65岁以上高龄人群已达1.76亿人,占全国人口比例达到12.57%,占比较2010年增加了5.61个百分点,较2015年增加了3.45个百分点,近5年每年增加近0.7个百分点,显示了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城市治理尤其是超大城市的治理,需要直面老龄化的挑战,加快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战略,这个战略就是“积极老龄化”战略


原文 :《“积极老龄化”战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作者 |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陈杰

图片 | 网络


“积极老龄化”战略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提出的,是其在1990年哥本哈根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所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的一个升级版。如果说“健康老龄化”体现的是对老年人生命权利健康权利的尊重,“积极老龄化”则体现的是对老年人社会权利的尊重,这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积极老龄化”战略意味着,对老年人,不仅要使其老有所依、老有所医,也要老有所事、老有所用,要给老年人提供一个继续有尊严地参与社会活动和社会治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制平台。如《联合国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政治宣言》中所说,“增强老年人的能力和促进他们的充分参与,是促进老有所事的基本要素”。


在城市治理中实施“积极老龄化”战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促进老年人充分全面地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城市治理现代化本身就需要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老年人是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障其参与社区和城市治理的权利是应有之义。联合国认为,老龄应该被认为是一项成就,高龄群体的技能、经验和智慧是成熟和富有人性社会中的一项宝贵资产。老年人可以在社区治理和族群治理中发挥重要的权威引导和粘合剂作用。“积极老龄化”的理念认为,老年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精神健康,精神健康受被尊重被认可和自我价值实现的影响很大,精神健康又会影响生理健康。促进老年人在城市治理中的充分参与,有助于同时增进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和生理健康,让老年群体所蕴含的社会资本价值得到更多释放和更长延续。


其次,在城市治理议程中增加对老年人的关注,加大对老年人事业的投资,采取积极措施利用好老龄人力资源。中共中央“十四五”和2035年规划建议中提出,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和发展银发经济。这意味着,要以投资的眼光和开发的视野来看待老年群体中蕴含的丰富社会资产,兴办各类老年大学、老人再教育机构,同时让老年人通过咨询顾问等多种灵活方式参与社会生产,继续创造社会财富。在城市治理议程设定中要高度关注如何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相协同,如何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与培育市场化的养老新业态相协调,如何将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相结合,如何发挥好家庭、社区、医疗机构、专业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在多主体供给、多模式混合、多元保障方式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还需要加快健全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第三,要在城市治理中树立系统化的框架来积极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福祉的提升。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治理是对生态系统的治理。老龄化体现的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的状态,改变了社会系统的方方面面。老年人对生活便利性与起居安全性有些特殊要求,这些特殊要求需落实在城市治理的各个层面。但积极老龄化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活和交通设施的适老化改造,更需要城市治理制度的适老化改造。比如,在考虑健康码、一网通等各种前沿城市治理技术应用时候,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减少他们的被剥夺感和避免其福祉受到侵犯。城市治理中的各个治理主体,都需要向积极适应老龄化时代挑战的思维理念转变,并得到相应的资源支持与技术协助。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创新,结合新技术的应用,积极促进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以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方式给老年人更多支持、关怀和照料,保障其获得高品质和高幸福感的生活。



第四,在城市治理绩效评价中增加关于增进老年人福祉与幸福感成效的权重。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其绩效评价要由人民来决定。老龄化时代城市治理绩效评价的内涵要更多向老年人福祉倾斜,让老年人有更多绩效评价权。这要求城市治理绩效评价的理念和指标体系发生重要改变,体现更多对老年人社会权利、福祉与幸福感的重视。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732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

2021年征订开始啦!




01

《社会科学报》简介

《社会科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首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报刊,是社会科学界交流思想、展示成果、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1985年,《社会科学报》作为一份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专业社会科学研究人员提供学术对话、思想交流、理论争鸣平台的专业性报纸,创立于上海社会科学院。


三十余年来,作为理论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和宣传阵地,《社会科学报》以“思想性、问题性、前沿性、信息性”为目标定位,践行学术标准和宣传原则,坚持在突出主流价值的同时提供多重视角,在贴近现实热点的同时把握长远方向。

02

订阅价格

定价1.5元/份,月度订阅价6元,全年订阅价72元。


03

订阅方式


读者请向各地所在邮局(所)订阅,或者通过中国邮政APP、中国邮政微邮局、中国邮政官网等进行网上订阅。

邮发代号:3-62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4


如果在订阅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疑问,请联系我们:

电话:021-33165492

Email:xiaohaodong@sass.org.cn

地址: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社会科学报社


拓展阅读

超前谋划,抓住“十四五”人口老龄化“窗口期” | 社会科学报

费孝通诞辰110周年 | “行走”是他生命的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